棕腹啄木鸟

Picoides hyperythrus   Vigors
   

  28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,形态 (根据指名亚种,标本采自云南。)头顶及项深红色;背部为黑、白横斑相间;腰至中央尾羽黑色;外侧一对尾羽白而具黑横斑。贯眼纹及颏白色,下体余部大都呈淡赭石色,仅尾下覆羽粉红色。翼上小覆羽黑色,翅余部大都黑色而缀白色点斑,内侧三级飞羽具白横斑。雌鸟头顶部为黑、白相杂。
虹膜暗褐色,雌鸟酒红色;上嘴黑,下嘴淡角黄色,且稍沾绿色;跗蹠和趾暗铅色,爪暗褐色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10) 47.2 203.1 25.3 121.5 77.6 19.8
(44—54)(180—223)(24—27.6)(115—126)(55—85)(19—21)
♀♀(5) 45.9 208.0 25.7 117.0 83.0 19.4
(44—49)(202—212)(24.3—27.5)(110—122)(80—88) (19—19.6)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形似大斑啄木鸟,但腹面为棕褐色。雄鸟头顶深红色;雌者呈黑白相杂状。

大小

量衡度(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10) 47.2 203.1 25.3 121.5 77.6 19.8
(44—54)(180—223)(24—27.6)(115—126)(55—85)(19—21)
♀♀(5) 45.9 208.0 25.7 117.0 83.0 19.4
(44—49)(202—212)(24.3—27.5)(110—122)(80—88) (19—19.6)

生境信息

生态 与大斑啄木鸟略同,但大都遇见于山林间。性隐怯;迁徙时常单独飞行。叫声亦与大斑啄木鸟相似,但不很鸣叫。
得知棕腹啄木鸟的食物,在迁徙期中(5、9月等)所吃的东西,96.27%为昆虫,其中蚂蚁占64.18%,此外还有蝽象、象甲、鳞翅目幼虫等害虫及少量步行虫(Cara-bidae)等益虫。
繁殖期在4—6月。巢营于腐朽或半腐朽的树干洞里,距地约3—5 m。凿洞有时耗费它长达一个月时间。它的洞孔稍呈椭圆形,而不似其他啄木鸟的洞孔之圆形。卵每产常为3个,罕见有仅2个或多至4个。15个卵平均为22.2(20.6—25.0)×16.5(16—17.2)mm。

繁殖特征

繁殖期在4—6月,巢营于腐朽或半腐朽的树干洞里,距地约3—5 m。凿洞有时耗费它长达一个月时间。它的洞孔稍呈椭圆形,而不似其他啄木鸟的洞孔之圆形。卵每产常为3个,罕见有仅2个或多至4个。15个卵平均为22.2(20.6—25.0)×16.5(16—17.2)mm。

国外分布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嗜吃昆虫,尤其是蚂蚁。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仅于迁徙期内见到,而且数量不多,所以它的益处并不显著。

分类讨论
引证信息

Picus hyperythrus Vigors,1830—1831(1831),Proc.Comm.Zool.Sdoc.London,
23(喜马拉雅山脉地区).


检索表文本

亚种检索表

体形最大,翼长9♂♂131.3(125—136)mm;下体暗栗棕色…………普通亚种 P.h.subrufinus
体形居中,翼长13♂♂127.7(124—131)mm;下体红棕色;雄鸟头上赤红部较指名亚种更扩大,伸
至颈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西藏亚种 P.h.marshalli
体形最小,翼长9♂♂120.7(112—125)mm;下体栗棕;雄鸟头上赤红部较小,不伸至颈侧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 P.h.hyperythrus